“孩子们不在身边,我自己在家,平时做饭不太方便。现在村里建好了爱心食堂,还有人帮我们端饭端菜,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好饭菜,还能和大家边吃边聊天,我们农村老人真是赶上了好时代!”3月6日上午,港南区瓦塘镇新江村的谭大爷高兴地说。当天,瓦塘镇新江村、湴垌村、八合村3个村的爱心食堂同日揭牌营业。目前,港南区共有20多家爱心食堂。
港南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覆盖城乡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依托大型龙头企业智慧餐厨,构建餐厨一体农村“智慧食堂”,较好满足农村养老服务需求,有力破解农村留守、独居、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用餐难”的问题,让老年人享“食”惠,奋力构建“养老不离家、养老不离村”的养老模式。2023年,港南区农村养老服务经验被自治区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推广。
“梁奶奶您今天吃蒸饺、谭爷爷您要汤粉……”午饭时分,今年38岁的何球开始忙碌起来,她一边询问村里的“食客”的需求,一边做好统计。
何球是湛江镇福兴村的网格员,也是爱心食堂的志愿服务员。每到中午用餐时间,她都会提前到爱心食堂做好用餐准备工作,迎接村里的20多位老年人前来用餐。老人进入饭堂后围坐在一起一边拉家常,一边向爱心食堂的“小二”何球“下单”,报上自己喜爱的菜品,何球“接单”后,只需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上菜”,一一为老人们捧出餐点。
村支书王礼莲介绍,自从爱心食堂运营以来,村里组织村“两委”干部、网格员、返乡大学生到食堂免费为老人提供服务,关爱老人。
这是港南区老年助餐服务新路径的一个探索。港南区引入基层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全市率先实现社工站全覆盖镇(街道)的优势,依托村级社工室为桥梁,将村“两委”干部、社会工作者、党员和群众组成志愿服务队,每天分组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港南区探索“五社联动”与老年助餐服务融合发展,推动行政村与供餐企业、行政村与村民、村民与村民形成良性互动,将“爱心食堂”作为活动阵地,从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全方位为老人提供家门口养老服务,真正形成“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这群红领巾又来帮我们了!”今年73岁的曾凤珍老奶奶笑哈哈地称赞。
每逢星期三中午,港南区八塘街道高岭村委总会活跃着一群“红领巾”的身影,他们或在食堂里学习烹煮食物,或在为老爷爷老奶奶读书读报,劳动实践内容丰富多样。
这是高岭村创新探索“教育+志愿服务+爱心食堂”模式的服务内容。贵港市政府办派驻港南区八塘街道高岭村第一书记张智翔介绍,为了完善爱心食堂后续服务保障,进一步激发食堂活力,村里创新探索“教育+志愿服务+爱心食堂”模式,将志愿服务活动融入学校劳动实践课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村中劳动事务。
“学生通过制作食物、给老人端菜端饭、打扫卫生等,不仅得到了亲身的劳动体验,还进一步达到劳动实践育人的功能,村中爱心食堂的清洁维护也得到了保障。”张智翔说。
高岭村还成立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中心是贵港市首个村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现已募捐得爱心款项30多万元,其中仅本村村民就累计捐赠款项以及肉类、蔬菜、瓜果等物品折合3.2万元。
此外,高岭村还推出招募制度,从村中招募一批有能力的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村干部带头示范+公益性岗位日常服务+志愿者配合”,共同维护爱心食堂的运营。
“港南区在贵港市率先实现农村老年助餐示范建设先行先试,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孝老爱亲活动,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做好爱心食堂的服务文章。”港南区民政局局长叶伟林说,到2025年,港南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为年满60周岁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港南区整合各类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在爱心食堂设置放映、棋牌、阅读等功能区,打造集文化、娱乐、便民于一体的“一站式”多功能食堂,丰富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实现“老有所乐”。2023年,港南区累计开展服务300多场次,持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该区开发“管理岗”“助洁岗”“助餐岗”等公益性岗位,聘用脱贫户40多人就近就业;发挥“近邻”优势,开展留守、空巢、孤寡等特殊困难老人巡访关爱活动52次,关爱老人1000多人次。
港南区委书记陶建全表示,爱心食堂是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实践,港南区引导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建设农村爱心食堂,在农村地区先行先试老年助餐点示范建设,为农村老人提供便捷的助餐服务,以实际行动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健全了农村养老服务关爱体系,不断擦亮“中国长寿之乡”金子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