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区人民法院桥圩人民法庭主动前置司法服务网格,着力打造“法院+网格”双向互动工作模式,将司法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梢”,形成“法官在网格上走, 症结在网格中解,困难在网格里破”的生动局面,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法律文书送达、诉源治理等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前置司法服务网格,让纠纷止于未发
“法官和网格员为我们调解,不用打官司便解决了问题,省钱省事又省心。”系列劳务纠纷案的工人代表开心地说,“有钱过年了,我们很高兴!”
该系列劳务纠纷案件共有31件。起因是老板雇请一批工人修建某村的水利工程,没按时支付劳务费,工人多次追讨未果,便到有关部门求助。调解期间,双方情绪较为激动,法官、网格员和综治中心、司法所的干警默契配合,从讲诚信、公序良俗等角度出发,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该批案件得以成功化解,关键在于桥圩法庭开启“网格+调解”联动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员长期扎根社区村屯熟人熟地的优势,推动网格员参与矛盾预警、前期介入、初步调处等纠纷前端预防工作,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激发出1+1>2的化学反应,提升纠纷化解效果。
桥圩法庭将司法资源下沉至群众身边,在网格内设立6个巡回审判点、2个司法服务站,并聘任15个网格员为调解员,法官与“六长两员”共同入网进格,打破空间壁垒,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
发挥“网格+调解”优势,疏通解纷“微脉络”
“在调解过程中,要注意合法性和自愿性。”港南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高家胜在桥圩法庭特邀调解员聘任仪式上,为网格员进行调解知识和技能培训时强调。
为了增加网格员法律知识储备,增强其调解能力,桥圩法庭定期组织人民陪审员、特邀调解员、网格员进行法律培训和旁听庭审,通过常态化法律培训和实战化调解指导,助推网格员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把服务群众、排查化解矛盾落实在网格。
在一起相邻通行纠纷案件中,申请人李某生与被申请人李某宏因相邻通道宽度产生纠纷。法官张波与网格调解员从方便双方起居生活和消防安全的角度进行调解,说服李某生让步,拓宽道路,成功化解这起通道纠纷。
桥圩法庭与镇综治办制订“网格+诉源治理”工作日机制,通过定期会商研判,实现法格信息联享,相互通报诉调对接工作情况,剖析联动工作机制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工作方向。网格员重点调处网格内发生的家事纠纷、邻里纠纷等民事纠纷。网格内重大复杂或可能引发诉讼的矛盾纠纷,则由法官与网格员共同进网格联合调解。目前,网格员共参与诉前调解纠纷156起,占诉前调解45%。
数字赋能全网格,开拓诉源治理新路径
桥圩法庭成立网格“微法庭”,“微法庭”庭长、庭务主任或网格员及时为网格内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或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据统计,网格“微法庭”开庭35次,化解案件29件。
该法庭还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一站式服务+远程调解+网上开庭”线上诉讼平台和综治中心视联网平台等网上立案747件、远程调解226件、网上开庭192件、电子送达2637件,打破技术壁垒,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司法服务。
长期以来,“送达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审判效率的“瓶颈”。桥圩法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打造“法院干警+网格员”送达模式,让网格员作为法庭送达补充人员,实现精准点对点送达,提升案件的送达效率和送达质量。目前,网格员协助法庭成功送达文书170余份。
桥圩法庭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实现法格宣传联抓,利用网格政务微信群解答法律问题126个、发布典型案例23个;“格中好枫景”法治服务队进村入屯开展普法活动39场,切实强化网格法治宣传,弘扬法治正能量。
“‘网格法庭’发挥就地、及时、快速化解纠纷的优势,构建起法院与社区村屯互联互通、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了诉源治理的‘前端’效能,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桥圩法庭庭长刘愉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