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7月8日,在贵港市宽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34岁的小韦正专注地对着电脑工作。一年前,因生长发育障碍导致身材矮小的他还在为生计发愁,性格内向自卑,如今,他变得健谈开朗。这是覃塘区残联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的成果。
覃塘区约有1.2万名残疾人,其中2388人通过种植养殖就业。“传统的福利性帮扶只能解决一时之困,就业才是可持续性的出路。”覃塘区残联副理事长陈鸾鸾说。
7月8日,贵港市宽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残疾人员工在接受计算机技能培训。全媒体记者陆颖敏摄
2024年初,该区残联调研新兴产业时,看中了贵港市宽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营业务的灵活工作模式。经过3个月的磋商,双方达成合作协议。目前,该公司陆续吸纳了51名残疾人就业。企业不仅享受到了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更通过残联组织的专场招聘会,精准对接到了合适的残疾人员工。
走进公司办公区,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工位之间的通道比常规办公室宽敞许多。“这是为使用拐杖、轮椅的员工设计的。”公司总经理王薪宇介绍。在这家总面积不大的企业里,人性化的设计随处可见:角落里放置着简易支架,洗手间内安装了简易扶手,坐轮椅等不便出行的职工还可以选择居家办公。
22岁的视力障碍员工小谢在熟练地接收客户电子邮件并整理成表格,汇总给负责下一个步骤的同事。她通过公司安排的技能培训课,短短几个月就能熟练运用电脑操作表格。再过不久,她将与另一名女同事一起参加市里组织的残疾人技能大赛。“我报名的参赛项目是直播带货,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我面对镜头不怯场、不紧张了。”小谢说这句话时,眼角泛起笑意。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残疾人‘塞’进岗位,而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布置工作任务。”王薪宇告诉记者,公司根据员工不同残疾类型和能力,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肢体障碍者从事数据录入、整理和在线客服,听力障碍者负责内容审核、文字编辑,视力障碍者负责档案、材料制作整理,轻度智力障碍者则安排简单的数据收集工作。此外,公司整合人工智能与办公软件,提升工作效率。
下午6时,员工小刘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与同事一起骑车返回距离公司不远的员工宿舍。这些由公司承租的宿舍小区,环境好,安保严密,解决了包括小刘在内的40名员工的住宿问题。
“每月工资加交通补贴近3000元,公司还缴纳‘五险’。”小刘掰着手指算账,“最重要的是有了职业发展空间。”
小刘12岁时因头部受伤导致肢体障碍。2021年大学毕业后,他曾去过偏远山区支教,后回到平南县老家一所小学做顶岗教师。出于今后职业发展规划,他决定转行,进入宽远公司从事财务工作。进入公司后,他通过培训,仅三个月就掌握财务工作技能,今年初晋升为财务主管。“现在工作稳定,父母也很欣慰。”他说。
通过“就业+培训+保障”的模式,该公司目前已有6名残疾人员工走上管理岗位。
去年以来,覃塘区残联紧紧围绕残疾人就业工作,在开展残疾人培训、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残疾人就业招聘会等方面取得实效。据了解,目前该区各类残疾人约有1.2万人,在就业年龄段残疾人6182人,已就业残疾人3737人,新增就业146人,就业率6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