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港南区八塘街道山泉村村民李立华迎来一件令欣喜与开心的事情。
“村里有了爱心食堂,味道好,价格便宜也实惠,还能和大家边吃边聊天,挺好的。”李立华高兴地说。
民以食为天,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乃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国长寿之乡”——港南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大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环境,以及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着力点,以农村爱心食堂为阵地,同桌吃饭,共同团结,共话美好,共建共享宜居康寿美丽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同心共建共享爱心食堂 打造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同心共建共享爱心食堂 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在山泉村的爱心食堂,6台“万得厨”AI智能微波炉一字排开,一旁的大冰柜里装着种类丰富的即烹生鲜食品,粉、面、饭应有尽有,墙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宣传栏显得格外醒目。10多名老人坐在一起聊天,等待用餐。志愿服务者、村干部陈健莉根据老人的需求,利用智能微波炉烹制午餐——扫码、关门、点击启动按钮,几分钟后,一份份美食就新鲜出炉,送到老人的餐桌上。今年72岁的黄草章老人对爱心食堂的饭菜赞不绝口:“味道真好!在这里吃饭,真像是一家人一样亲切。”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团结加入和人民打成一片共建美好家园。
港南区八塘街道山泉村老人在爱心食堂用餐。 (刘志宁摄)
鉴于爱心食堂的公益属性,港南区各乡村积极探索既保证老年人用餐质量又节约成本支出的可持续运营方式。
吃的好,吃的放心吃的健康。
“传统的食堂运营,对食材的储存、加工等环节有较高的要求,还要有相应的场地,人工支出大,成本较高。”八塘街道高岭村第一书记张智翔说。
爱心食堂即烹生鲜食品品种多样,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 (刘志宁摄)
在探索如何建设低成本的爱心食堂时,高岭村与爱心企业合作,采用“智能餐厨+即烹生鲜食品”运营模式,由爱心企业提供标准化生产、冷链配送的预制菜,村里提供储藏冷柜、智能烹饪餐厨设备、场地和台凳共建成爱心食堂。在具备成本低、设备操作简单等特点的同时,爱心食堂还满足老年人食品质量和个性用餐需求。
港南区民政局副局长韦升程介绍,为推动爱心食堂在各村(社区)落地,该区通过“区主导、镇主抓、村主推、企业主力”的政企统筹共建模式,结合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有效破解爱心食堂选址、施工、管理等难题,进一步完善爱心食堂的建设和餐桌椅等配置,为各族群众营造更宜居康寿美丽的生活环境。
2023年,港南区共投入补助资金90万元,建成运营爱心食堂10余家。同时,进一步完善建设补助机制,筹集公益慈善资金36万元,给予每个爱心食堂不低于1万元的补助。
团结社会各界爱心力量 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今年4月3日上午,在一片掌声和欢呼声中,覆盖“爱心食堂”牌匾的红绸布被徐徐揭开,山泉村爱心食堂正式揭牌开业。
“村里的3家爱心企业各捐了1万元,10多名干部群众共捐了几千元,还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支持,爱心食堂后续运营不成问题。”山泉村委会副主任李有和自豪地说。
“只要我们企业在这里,就会一直支持爱心食堂办下去。这样的模式如果能普遍推广,对每个家庭都很有意义。”广西贵港市闽鹤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裕表示,该企业2016年开始在山泉村投资建厂,每年除了将运输业务承包给周边村民外,还积极参与村里的公益事业,听说村里要筹建爱心食堂,马上响应号召捐款支持。
港南区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方支持方式,结合各村(社区)实际筹资情况,采取差异化就餐补助,满足农村老年人就餐需求。
湛江镇福兴村老人到爱心食堂用餐。 (张庆杰摄)
2023年以来,港南区每天享受助餐服务的老年人约900人次,供餐企业每餐让利超3元,老人每餐仅需支付1元至3元不等。港南区通过财政分级承担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爱心食堂提供建设运营补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120万元。
“我们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向各个爱心食堂捐款,目前全区爱心食堂共获得慈善捐款50万元,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港南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新胜说。
港南区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构建产业开发联结机制,探索村企合作、产研融合发展新路径与方法,实现爱心食堂自我“造血”循环,夯实爱心食堂长效运行基础。其中,高岭村利用爱心食堂运营的契机,探索做足“土特产”文章,通过第一书记“美食分享+视频带货”模式,打造“高岭土货”品牌助农增收;推出了富硒玉米须茶、香蕉脆皮、菊花蜂蜜冰糖等系列产品,拓宽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为爱心食堂运营提供了部分经费,助力爱心食堂越办越好,惠及更多各族群众,营造守望相助和谐的生活氛围。
融入铸牢宣传教育内涵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6月19日,一群小学生走进高岭村爱心食堂,有的为老人读书读报、有的帮老人捶背按摩、有的打扫卫生。
每到周三,高岭村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到爱心食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活动,这也成为爱心食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小学生到高岭村爱心食堂为老人服务。 (港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73岁的曾凤珍感慨地说。
高岭村爱心食堂持续探索拓宽服务范围,与高岭村小学创新“教育+志愿服务+爱心食堂”模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劳动能力和敬老爱老品德。该村还成立贵港市首个村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现已募捐到爱心款30多万元。
“红领巾”走进高岭村爱心食堂是港南区探索拓宽爱心食堂服务范围的一个缩影。该区整合各类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在爱心食堂设置棋牌、阅读等功能区,打造集文化、宣教、娱乐、便民于一体的“一站式”多功能食堂,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内容,通过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进“五个认同”。
八塘街道山泉村志愿服务者利用智能餐厨加工即烹生鲜食品。 (刘志宁摄)
港南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港南区民宗局局长陈炯然介绍,2023年以来,该区依托爱心食堂累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等活动300多场次;发挥“近邻”优势,开展留守、空巢、孤寡等特殊困难老人巡访关爱活动52次,关爱老人1000多人次,持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小小爱心食堂成为农村老人吃饭聊天的新天地,成为基层促进民族团结的新阵地,也是港南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实践。
近年来,港南区坚定不移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狠抓落实。截至目前,成功创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7 个、模范集体 1 个,4 人荣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23 个、示范教育基地 2 个。港南区还命名表彰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69 个,精心打造了主题街道、公园、展馆等示范点 8 个,建设了同心文化载体项目 19 个,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在港南这片土地上。
港南区委书记陶建全表示,该区将持续优化爱心食堂的运营机制,进一步为老年人群体打造“舌尖上的幸福晚年”,让“爱心食堂”的香气长久弥漫,让年轻人能够安心工作,让老年人能够舒心用餐,让“爱心食堂”成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树立文明新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阵地”,全力以赴构建富美康寿的现代化新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