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有车有地有爱——
这里的教育人民越来越满意
覃塘区黄练镇中心小学二校区六年级1班学生马汇枝的家尽管距离学校近4公里,但由于有校车接送,大冬天上学,她再也不感觉难过;而且充分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家长都满意。
东龙镇中心小学教师肖翠容、覃适彬2003年到该校任教,在学校举办的联谊活动上认识,结为夫妻后一直扎根乡镇20年,安居乐业,家庭事业双丰收。
……
近年来,覃塘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强基础、补短板、办特色、抓改革、保安全,以“四个一”推动义务教育更优质更均衡,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行为逐步规范、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2022年4月,覃塘区获评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区)。
一辆校车:打通上下学“最后一公里”
早上6时40分,记者在黄练镇镇水村看到,陆续有家长送孩子到指定的校车停靠点等待乘坐校车。孩子们上车坐好后,驾驶员逐一提醒孩子们系好安全带,待乘车学生全部规范坐好后,校车平稳驶出停靠点,开往指定的学校。
“现在每天都有校车接送,作为家长很放心,也没有后顾之忧。”马汇枝的爷爷介绍,从家里到学校接近4公里,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务工;如果没有校车接送,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自己已经力不从心,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2021年,覃塘区将校车运行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之一,按照“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公司运营”的模式,由覃塘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立贵港市荷荷校车服务有限公司,全力推动校车运行工作落地、落实,让农村孩子都能坐上安全舒适的校车,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
“校车运营大大缩短了家校距离,解决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加快覃塘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步伐。”覃塘区教育局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甘志强介绍,2021年以来,全区购置校车19辆,服务6个乡镇35个行政村、19所学校的学生,运行路线35条,设立学生上下车站点120多个,乘车学生超1800人。
校车的高效运行,不仅解决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问题,助力该区中小学校的优化布局调整。“通过撤、并、扩、建等方式着力解决农村学校‘散、小、弱’问题和化解‘大额校’‘大班额’。” 覃塘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股长黄天理介绍,2021年以来该区共优化调整31所学校及教学点;2019年以来新建成覃塘区实验小学、覃塘区特殊教育学校、翰林小学、翰林初中等4所学校,新增学位6000多个。目前,该区小学平均班额31.86人,初中平均班额47.46人。
一节“云”课堂:打破城乡校际教学壁垒
“这朵鲜花瞒不了我呀哎哟,菱角开花在水里呀呀赛哟……”近日,在蒙公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师蓝秀美正在为课上的孩子们以及覃塘区124所小学学生上音乐课。专业老师上专业课,学生爱听,效果很好。
2023年,针对偏远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实际困难,覃塘区教育局力推城乡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共享优质师资资源,通过广西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覃塘区中小学数字校园等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教育共享,以各学区联动的方式每周安排6节艺术课(音乐、美术),实现优质教育“共分享”的目标,打破城乡校际教学壁垒。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2023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而教育资源数字化是消除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覃塘区乘“云”而上,加“数”发展,积极探索构建“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研模式、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创新打造“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三个课堂”,努力实现让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的美好期盼。
2023年,该区城乡同步课堂直播累计收获1.05万余人(次)点击观看,共有210节优质课例全部上传至广西中小学云课堂平台,助推优质数字资源建设。该区争取“改薄”资金2768.25万元,为124所中小学校(含教学点)购置教学设施设备,其中,教师电脑823台、学生云电脑1415台、教室多媒体374套以及音乐、美术器材和“专递课堂”设备等,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块地:劳动教育成为全面育人的“助推器”
“看!我摘的这个鸡骨草可以用来泡茶喝哦!”近日,蒙公镇古山小学六年级(1)班王双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学校“药苑”采摘鸡骨草、挖天冬等中药材,体验收获的喜悦。
图为蒙公镇古山小学师生一起采收鸡骨草。(练琴摄)
古山小学围绕壮医药文化,以中草药为媒介,将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打造以壮医药为特色的科普教育园地,种植车前草、土茯苓、紫鸭跖草等壮医药材。学生从播种、施肥、除草到日常观察研究、动手采摘、晾晒、分装打包,全流程体验。
“种植、认识、研究、收获中草药的过程就是一个坚持努力、拓宽认识的过程。学生们通过中草药校本课程,学会种植,还提升劳动技能,不仅养成良好习惯,更弘扬传统文化,一举多得。”古山小学校长覃星循说。
古山小学是覃塘区积极推动劳动教育的缩影。种植、烹饪、手工编织、非遗文化传承、家务劳动……覃塘区各中小学校以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2023年,覃塘区持续以一课、一廊、一园、一馆、一主题“五个一”为抓手,按照项目化、基地化、生活化“三化一体”标准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工作,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至目前,覃塘区教育系统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学生劳动基地近400亩,校均达2.5亩,做到“校校有基地”,夯实劳动教育实践基础;聘请农科专业技术人员、手工艺人、种养能手、非遗传承人等近200人为学校劳动教育校外辅导员,定期到学校开讲烹饪、手工、种养、非遗等特色劳动课。同时,该区建立学生劳动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21年5月,覃塘区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樟木镇三中等3所学校评获为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东龙镇中心小学“东龙花灯艺术工作坊”等2个实验室案例入选2023年广西中小学创新、特色实验室优秀案例。
一个家:让教师“安居乐教”
每天下午下班后,东龙镇中心小学教师肖翠容就到学校附近买菜回到教师周转房做晚饭,房间是两房一厅,冰箱、空调、热水器、抽油烟机等家电一应俱全。
“饭菜不好吃、教学设备出问题、生活用水用电等问题,我们都可以提意见,从提建议到落实,前后大概只需要一周,实实在在地提高我们生活、工作的幸福指数。”肖翠容说。
为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乡村任教,东龙镇中心小学在大力推进乡村教师安居工程硬件建设的同时,实施人文关怀举措。“教职工可以根据工作、生活需求向学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年级为单位收集后交由学校处理。”东龙镇中心小学校长潘远振说。
在覃塘区,像肖翠容夫妻一样扎根乡村的教师还有许多。
覃塘区大部分中小学都处于农村。为了让教师扎根乡村、安心教书育人,近年来,覃塘区持续实施以“造个窝,做个媒,给块地,再培训”为主线的中小学教师“安教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生活待遇、改善工作环境,让教师能扎根乡村、服务基层、安心从教。
“安教工程”实施以来,该区培养、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2名、特级教师3名,获正高级职称教师6名;获评为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校长17名,获自治区级教师学科教学比赛奖30人(次)。
“通过组建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等‘六大工作坊’送教下乡开展传帮带,真正让更多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不断提升全区教师教学整体质量。”覃塘区教育局局长李家杰表示,近3年来,该区新招录教师1053人,90%以上安排到乡村学校教学一线;建成乡村教师公共租赁住房、周转房2810套,解决2800多名教师的住宿问题;2022年共培训转岗音乐、美术教师600名,有效补充乡村艺术教学力量。